當前,國內外眾多企業和機構已經開始推廣移動辦公,云電腦應運而生。它依托云網資源,實現了人們“口袋電腦”的愿望。
早在2010年前云電腦的概念就已出現,當時受網絡、虛擬化技術、市場需求等諸多因素限制,未產生規模商用的具體產品或解決方案,后來隨著“虛擬化技術”逐漸成熟,云電腦這一架構也越來越具體。現在云電腦能夠基于云計算技術和5G網絡,搭載ARM架構處理器提供虛擬化電腦服務。云電腦的數據運算都在云端服務器,通過網絡下行傳輸流媒體(videostream)到本地,即我們所看到的屏幕內容;本地則是一個云終端設備。用戶通過輕量級終端(如5G手機、5GPad等)即可隨時隨地接入云端,享受高效、安全、便捷的計算體驗。
云電腦助推云網邊端深度融合
當前云計算技術迅猛發展,云電腦在推進云、網、邊、端等深度融合過程中呈現出強大優勢。
在云計算方面,傳統電腦可能涉及多個地域分散管理,工作量大,辦公效率低,需要逐臺完成操作系統和軟件的安裝、升級,發生故障多需要現場維護,IT運維人員負擔重、效率低,進而影響辦公效率。云電腦可通過組織總部構建的“云端”資源池、各分支部署云桌面的方式,運維人員可以通過控制臺遠程和集中管理分散在各處的桌面系統,包括故障排查、桌面修復、系統升級等,實現高效運維,減少IT人員的工作量,提升業務效率。
在網絡方面,傳統電腦移動辦公、異地辦公需求難以滿足,尤其是臺式電腦只能在固定位置使用,筆記本電腦可移動但存在數據易泄露風險,且脫離電源后性能降低,續航時間有限;居家辦公、出差時,難以快速、安全地訪問辦公及內網核心數據;而天然集成5G的云電腦設備可以隨時隨地登錄使用,通過對網絡傳輸優化和調控,減少帶寬占用與延遲,保證流程辦公體驗;由于采用ARM架構,續航體驗大大提升。
在邊緣計算方面,傳統電腦數據易丟失、易泄密,安全無保障,數據保存在本地,缺乏備份,一旦出現硬件或系統故障或誤刪除,將導致數據永久性丟失;電腦數據外泄路徑多,外設、應用、網絡管控困難,數據泄露風險大;而使用云電腦可對數據進行“分級分類”劃分,關鍵數據存儲在后端服務器,保證數據不落地、不外泄;非機密數據可在本地操作,終端滿足輕量化辦公需求。
在終端方面,傳統電腦能耗、維護、運營成本高,需定期換新,電腦的運行成本占總成本的80%,包括管理、能耗、維護等方面;傳統電腦生命周期在5年左右,到達生命周期需要整體換新,折舊費用高,各個組件故障率較高,維修成本增加了終端的運營成本;云電腦最低能耗可以達到5瓦,終端故障率較低,支持遠程維護,縮減運行和維護成本。
云電腦帶來電腦進化新方向
隨著云計算的興起,云電腦將是電腦未來發展的一次重要進化。
當前云電腦設備已經向自帶5G蜂窩連接的方向進行演變,我國將在這一演變中發揮極大作用。利用5G網絡高速率、低延遲、穩定性的特點,可以使云電腦在數據傳輸方面更加高效,讓用戶享受到更快的響應速度和更流暢的操作體驗。5G技術與云電腦技術的結合,不僅可以推動云計算、邊緣計算等技術的創新與發展,同時能夠拓展云電腦應用場景、促進云電腦產業優化升級。我國抓住了5G發展的歷史機遇,在5G標準中有多項關鍵技術方案,已成為全球最大的5G市場,未來在5G深度應用云電腦場景中具備極大優勢。
紫光展銳深耕5GARM架構芯片平臺多年,為云電腦提供國產5G芯片平臺T760/T820/P7885。目前已助力多個品牌客戶在運營商端實現批量出貨,2024年搭載紫光展銳芯片平臺的5G云終端出貨量將超百萬臺。基于5G獨立通信,紫光展銳的5G芯片支持與云商針對云傳輸協議進行優化聯調,搭載展銳5G獨立通信的云終端設備可以做到穩定延遲50ms以內,對比Wi-Fi版的云終端處于復雜的Wi-Fi環境,動輒上百毫秒且不穩定的延時體驗,提升不少。與傳統電腦使用體驗無任何差別,這是云電腦的最關鍵體驗指標。同時,搭載展銳5G芯片的云終端設備,可實現動態檢測鏈路質量,實現5G和Wi-Fi兩個網絡之間的智能切換,進一步為用戶提供穩定的網絡連接服務,實現超低延遲的辦公與學習體驗。
Gartner的數據顯示,2026年全球云計算市場規模將突破1萬億美元,云計算市場作為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必然帶動云電腦市場規模加速壯大。隨著5G技術的普及,云電腦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未來,云電腦將廣泛應用于政務、金融、醫療、教育等行業,推動數字化轉型和產業升級。同時,云電腦還將與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前沿技術深度融合,推動計算模式的變革和創新。(李瑞璐)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