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15時,國家級重大工程黃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車。該通道是繼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之后,粵港澳大灣區建成的第三條重要跨海通道。通車后,從廣東珠海到江門的車程將從之前的1個多小時縮短至30分鐘左右,將大大改變粵西沿海地區與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通道單一的現狀,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向粵西和沿海地區輻射。
黃茅海跨海通道的5G通信網絡采用政府主導、鐵塔統籌、行業協同、共建共享的“5G建設新模式”,合計建設5G基站45個,其中7個地面站、17個共享復合燈桿站、18個橋面站、1個共享龍門架站、2個跨海隧道室分系統。
黃茅海跨海通道全長約31公里,包含了“路”“隧”“橋”三種不同通信網絡覆蓋場景,其中跨海段約14公里,整個工程被形容為“風中穿針,海上繡花”。基礎電信企業克服臺風天氣、工期緊張等重重困難,全力以赴跑出網絡建設“加速度”,實現了黃茅海跨海通道5G網絡信號全覆蓋。
從2020年在黃茅海跨海通道打下首根鋼管樁開始,中國電信便積極參與到這一“海上長龍”的通信網絡保障與建設中來。2021年,海上施工便橋建成后,中國電信江門分公司沿施工便橋鋪設光纜20公里,除了開通保障海上作業區通信使用的專線,還解決了大橋建設者生活區的網絡覆蓋問題,以滿足工程人員的上網需求。中國電信網絡建設人員不顧海面作業艱難,同步新建6個簡易基站,使得跨海通道施工區域和生活區域均實現完善的網絡覆蓋。由于施工環境復雜,光纜經常損壞,中國電信網絡維護人員7×24小時隨時響應,高效消除各類網絡故障,為跨海通道建設提供全程全網的有力保障。
中國移動廣東公司精心部署、量體裁衣、攻堅克難,快速推進黃茅海跨海通道通信網絡建設。黃茅海是一個臺風多發區域,歷史最大風力達到17級。大橋上的基站發射點建設必須充分考慮風壓影響,通信桿體承重、天線自身高度等都需要精心規劃設計。針對橋上箱梁線槽敷設困難的問題,中國移動廣東公司對隧道間單孔超長管道使用了吹纜技術快速敷設,半個月內敷設光纜共46皮長公里,保障了黃茅海跨海通道公路、隧道、大橋全線5G連續覆蓋。開通當日,各大新聞媒體對開通盛況進行了直播報道,中國移動5G網絡為高清直播持續保駕護航。
中國聯通廣東分公司多次召開工作會議和推進會,加快黃茅海跨海通道沿線5G基站規劃工作,多次實地調研考察,現場解決規劃站點設置問題,與其他運營商通力合作,進行上百次方案對接并不斷修正,實現5G基站與大橋的深度融合,達到美觀和實用的統一,確保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實現橋面路燈桿、照明連接桿等現有資源100%共享,落實共建共享工作,踐行新發展理念,真正實現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協調。其間,江門聯通沿線投入91.17萬元,共建設8個5G基站、2條隧道室分,實現鶴港高速路及黃茅海大橋全線5G良好覆蓋,確保江門與珠海信號無縫對接,為促進江門和珠海產業區域協同發展貢獻通信力量。
為確保如期交付,中國鐵塔廣東分公司全面加強項目進度督辦管理,配合業主方主體建設的各環境進度要求,統籌三家電信企業的網絡需求逐一對接,科學倒排工期,通過整合復合燈桿和無線設備安裝工序,推進鐵塔電纜與運營商光纜的同路由施工,復用橋面特種工程機械車輛等實現效能大提升,同時對工程中安全生產進行“一對一”管理,做到“安全問題不過夜”。經過細致對接,統籌協調各單位,施工配套資源在10天內調配到位,涉及公網覆蓋的7個地面塔、35個橋面復合燈桿站、3個龍門架站、2個隧道室分系統,整體項目施工工期縮短到30天以內,大大保障了黃茅海跨海通道公網覆蓋進程。(潘舟 雷少波 鄧穎瑤 湯明翰 張珊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