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霍悅
今年的意大利米蘭車展現場,“三蹦子”國產電動三輪車再次吸引不少參展觀眾圍觀拍照,甚至排隊上車試駕,爭先恐后來感受“神秘的東方力量”。
此前,農機市場一直是國際廠商“唱主角”,尤其是在中高端市場領域。而近年來國產電動三輪車在海外的走紅,不僅讓中國文化以一種新潮、有趣的方式走進國際視野,也代表著國產農機產品的亮相出場。多家農機廠商在國內外市場上銷售成績亮眼,并收到大量海外訂單。
隨著“新潮”的電動“三蹦子”融入越來越多科技元素,國產農機裝備正在以科技創新為引擎,不斷更新換代,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發展。那么,海外市場需求如何?國內農機企業出海成長的空間在哪里?怎樣才能把握住新機遇?
助力高效作業 智慧農機大顯身手
“你好,‘小拖’!”在湖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裝備研究中心(試驗基地)里,一臺純電智能無人駕駛拖拉機在聽到工作人員的指令后緩緩駛來,與來訪者打著招呼:“你好,有什么指示?”
表面來看這只是一句簡單的問候,實則是國產農業裝備智能化發展的生動寫照。該農機具備語音駕駛、自主規劃路線、精準作業等AI本領,可搭載多種農具,滿足耕種、播種、施肥、收割等多項水稻生產需求。
智能制造生產線、數字化操作系統、自動搬運機器人……在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一拖”)生產車間內,智能化、數字化技術貫穿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在這里,每隔幾分鐘就有1臺拖拉機下線。
隨著農業機械化的加速推進,智能化收獲機械成為了行業發展的熱點。中國一拖針對這一市場需求,推出了多款智能化收獲機械,其中包括大型高效谷物聯合收割機東方紅YT6668,其喂入量達15公斤,可以滿足小麥、玉米籽粒及大豆等多種作物的收獲作業。
與此同時,這款機械還配備了自動駕駛系統,能夠實現自動駕駛,并且能夠對收獲行走速度進行智能調整和有效控制,從而有效降低收獲損失率,確保糧食顆粒歸倉。此外,該機型還搭載了多功能信息顯示屏、空調、自動導航系統、多功能操控臺和豪華懸浮座椅等,為操作者提供了舒適的操縱環境以及良好的駕乘體驗。
而在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聯重科”)產品展示區,拖拉機、收割機、拋秧機等各種類型的農業機械設備一字排開,蔚為壯觀。
湖南70%的面積為丘陵山地,山丘區田塊細碎分散,高低不平,形狀不規則,限制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以工程機械為優勢的中聯重科,2014年進入農業機械領域,聚焦這些短板,將新能源、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等成熟技術應用于農機裝備,開發出了新一代智能農機產品。
例如,中聯重科根據南方山地特點研發的智能駕駛插秧機,搭載自主研發的智駕系統,可實現自動駕駛、作業計畝、車輛監測三項技術有機融合,只需一人即可插秧作業,降低了對人工的依賴,為水稻插秧環節提供了更加智慧的解決方案。
“這款智能駕駛插秧機還搭載北斗衛星定位技術,能夠實現厘米級的精準作業,并且通過高精度仿人工插秧技術,取秧插秧不易傷苗。”中聯重科建筑起重機械分公司水稻機械事業部研究院院長員征文表示。
成長空間廣闊 農機裝備加速出海
根據相關市場研究機構報告,隨著歐洲各國政府加大力度提升農業生產效率,該地區對自動化、電動化農業拖拉機的需求持續攀升。預計2022至2032年間,歐洲將占據全球農用拖拉機市場約40%的份額。在此背景下,眾多拖拉機品牌紛紛加大研發投入,力爭在歐洲市場獲得更多份額。
近年來,針對不同農業生產需求,中國一拖研發并推廣多樣化農機裝備,贏得了包括歐洲在內的海外市場高度認可。
2022年,中國一拖9款拖拉機獲得歐盟E—Mark認證證書,標志著其技術水平與產品質量達到了歐洲市場標準。2023年,中國一拖在德國、荷蘭、匈牙利等國順利發出首批產品,實現了在歐洲市場的批量銷售。在今年1月舉辦的匈牙利布達佩斯農業機械展覽會上,中國一拖攜大、中馬力系列歐Ⅴ拖拉機參展。其卓越的性能表現、流暢的外形設計、舒適的駕駛體驗,引來當地經銷商和用戶的廣泛關注。
數據顯示,中國一拖在動力換擋、無級變速等高端智能化產品布局方面具備先發優勢。2018-2023年,公司柴油機銷量從8.1萬臺增長至15.1萬臺,其中外銷從4.7萬臺增長至8.3萬臺,拖拉機出口銷量復合年均增長率為37%。
“拖拉機出海打開成長空間,國內企業持續發力。”西南證券研報指出,2023年,我國農業機械及零部件出口達到132.8億美元。亞洲、歐洲、北美洲是我國農機出口主要市場,占比分別在20%-30%。我國拖拉機出口金額不斷增長,2023年為9.8億美元,拖拉機出口從小型機向中大型機轉變趨勢加快。歐洲、亞洲是我國拖拉機出口主要市場,占比分別在30%-40%。
在中聯重科農機生產基地,一款不那么起眼的新型拖拉機在海外市場備受青睞。“這款拖拉機的作業效率高,動力強,性價比較高,遠銷東南亞、非洲區域,用于田間作業和運輸作業,已經累計在海外賣了幾千臺了。基于性價比,中國的拖拉機目前在海外拓展很快,也越來越得到客戶的認可了。”中聯重科農機營銷中心經理莊義斌說道。
而農機設備的加速出海,離不開制造業的優勢。據中聯重科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利用工程機械領域多年的經驗技術以及市場優勢,由工程機械向農業機械延伸,在海外進行市場拓展。推進數字化、本土化、專業化,目前海外本土員工超過1500人。并在全球布局了300多家航空港網點,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市場網絡。
劍指高端創新 產業體系不斷完善
作為農機裝備行業的龍頭企業,濰柴雷沃智慧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濰柴雷沃”)自主研發的CVT大馬力拖拉機、動力換向拖拉機等高端農機熱銷海內外市場。產銷兩旺的發展態勢,是企業多年來持續加大技術研發、積極布局海外市場的結果。
而在當初,國產農機“揚帆出海”絕非易事。“長期以來,大馬力智能CVT拖拉機技術一直被國外企業壟斷。在國內沒有統一標準、統一技術的情況下,我們一直處于被‘卡脖子’的階段。”濰柴雷沃拖拉機研究院研發工程師王金華曾坦言。
為進軍海外市場,濰柴雷沃成立智能拖拉機技術攻堅團隊,逐項分解、攻克核心專業技術難題。歷時約3年時間,終于攻克CVT動力總成技術與整機集成控制技術,化解了中國農機產業的“鎖喉之痛”。2021年,由濰柴雷沃自主研發的國內首臺商業化CVT智能拖拉機成功發布。這款拖拉機實現了無級變速,能夠根據負載的大小自動匹配車速。經過綜合評測,作業效率提升30%,油耗降低10%。
“我們生產的切斷機原來只切干辣椒,而土耳其更需要切濕辣椒,經過3個月的攻關,我們研發出了干濕辣椒都能切的切斷機,工作效率還提高了15%。”今年,青島璐璐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璐璐機械”)在土耳其簽下2000萬元的訂單,公司董事長李志敏介紹,這筆海外訂單主要包含辣椒除柄機、切斷機等辣椒初加工系列設備。
圍繞辣椒作物機械化,璐璐機械近年逐步形成了辣椒彎柄挑選、去石、清選、除柄、脫帽等一體化機械設備,成長為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助推下成長起來的典型農機裝備制造企業,其產品享譽印度、馬來西亞、土耳其、巴基斯坦、墨西哥等十幾個國家,尤其在印度市場,“璐璐”自動辣椒加工設備有很高的市場占有率,并被政府列為購置補貼產品。
“雖然目前國內還沒有成長起類似約翰迪爾這種巨無霸的跨國公司,但是中國農機產業的整體競爭實力不容小覷。”深耕農機行業多年的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中國農機的強大不在個別企業,而在于整個的產業鏈、生態圈和配套體系。中國農機是全球農機產業的一部分,擁有齊全的農機配套體系。
國產農機零部件出海便是有力的佐證。目前,中興機械、金蘭馬、生力液壓、國瑞液壓等零部件龍頭企業的產品,已經進入了約翰迪爾、凱斯紐荷蘭、久保田等跨國公司的全球配套體系。從某種程度來看,國產農機零部件比主機更早地走出去,且在海外市場滲透率更高。
此外,在大疆、極飛科技等企業的加持之下,以植保無人飛機和自動導航為代表的智能農機已在歐美地區被廣泛接受。越來越多高科技企業將自動導航、無人駕駛、作業監測等先進的農業、農機技術和產品出口到海外市場,引領全球智能化農機發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