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荊州市市場監管局通過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向社會發布《江漢平原直播棉栽培技術規程》等6項農作物種植市級地方標準。截至目前,該市先后發布的農作物市級地方標準累計達58項,對促進荊州市農業經濟高速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對提高農作物質量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荊州市地處長江中游,是湖北省乃至全國的農業大市,耕地面積為68.5萬公頃,農產品及水資源豐富。2016年9月至2024年12月,荊州市市場監管局與農業農村局圍繞棉花、水稻、小麥、馬鈴薯等多個農作物栽培技術的規范運作,先后發布《荊州市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規程》《無公害農產品辣椒技術規范》《無公害農產品番茄生產技術規范》以及蘿卜、大白菜、小白菜、甘藍、芹菜、菠菜、萵筍、絲瓜、南瓜、小麥、馬鈴薯、小龍蝦等相關技術規程52個。這些標準的發布,為指導農產品科學耕種、農民增產增收起到技術支撐作用。
2024年,荊州市市場監管部門會同荊州市農業農村部門,因勢利導,根據《湖北省地方標準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出臺《荊州市地方標準立項指南》,并下發通知,要求各縣(市、區)組織開展地方標準項目征集。通過多方努力,又征集到6項農作物種植地方標準項目,已完成申請立項、立項評估、標準起草、征求意見、標準審查、批準公示、平臺發布等流程,將于今年1月27日正式實施。
上述6項農作物種植標準中《江漢平原直播棉栽培技術規程》由荊州農業科學院、公安縣春暉家庭農場共同起草,《水稻品種華兩優絲苗栽培技術規程》由荊州農業科學院、湖北華泓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起草,《小麥品種鄂輻麥1號栽培技術規程》由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荊州農業科學院共同起草,《小麥品種荊麥202栽培技術規程》由荊州農業科學院、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共同起草,《馬鈴薯秋延后大棚生產技術規程》由荊州農業科學院、荊州市城南莊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共同起草,《“稻-再-薯”栽培技術規程》由荊州農業科學院、監利縣新欣農機專業合作社共同起草。
據介紹,這6項標準發布后,對于相關農作物品種的生產、繁育、布局、推廣具有積極指導作用。(李明湘 嚴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