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新能源礦用混動挖掘機XE650GKHEV亮相。
■ 中國工業報記者 霍悅
隨著2024年挖掘機全年銷售數據的出爐,國內市場連續三年的下滑態勢被扭轉,我國工程機械行業有望迎來上行周期。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挖掘機主要制造企業共銷售201131臺,同比增長3.13%。其中,國內銷量為100543臺,同比增長11.7%;出口數量為100588臺,同比下降4.24%。作為工程機械行業的“晴雨表”,挖掘機銷量在2024年實現止跌回升,結束了連續下滑態勢,釋放出積極信號。
“展望2025年,國內挖機銷量有望保持約10%的增長;出口市場來看,2025年疊加主要地區經濟溫和復蘇,挖機銷量降幅有望明顯收窄。”東吳證券分析師周爾雙表示。
暖意濃,行業或迎上行周期
2024年3月以來,行業回暖態勢漸濃。國內挖掘機銷量增速開始恢復正增長并逐月保持,海外市場銷量在2024年11月和12月恢復正增長,且增速維持在兩位數。
工程機械行業是強周期性行業,周期主要受下游房地產、基建、出口等需求變化以及自身設備更新周期、環保排放政策等因素影響。工程機械行業平均周期大致為8-10年,最近一輪上行周期從2016年開始,到2021年上半年結束,之后是持續3年的下行周期。
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國內挖掘機主要制造企業挖掘機總銷量連年下降,分別為34.28萬臺、26.13萬臺、19.5萬臺。其中,國內年銷量分別為27.44萬臺、15.19萬臺、8.99萬臺,同比分別下降6.32%、44.6%、40.8%;海外年銷量分別為6.84萬臺、10.95萬臺、10.5萬臺;同比分別增長97%、59.8%、-4.04%。
2024年3月以來,行業回暖態勢漸濃。國內挖掘機銷量增速開始恢復正增長并逐月保持,海外市場銷量在2024年11月和12月恢復正增長,且增速維持在兩位數。
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發布的統計數據,2024年12月,國內挖掘機主要制造企業銷售各類挖掘機19369臺,同比增長16%。其中,國內銷量為9312臺,同比增長22.1%;出口數量為10057臺,同比增長10.8%。
“從國內市場來看,增速持續超預期主要受益于水利工程和礦山景氣度高,對應小挖和大挖需求較好;出口主要受益于去庫存完成,疊加部分地區(以印尼市場為典型)需求顯著回暖。”周爾雙分析認為。
在開工方面,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12月,國內工程機械主要產品月平均工作時長為93.9小時,環比下降2.91%,其中挖掘機91.5小時,月開工率68.3%。
挖掘機銷量是反映基礎設施建設、觀察固定資產投資等經濟變化的風向標。2024年,雖然行業仍在周期中,但改善回暖信號已越來越多。
另外,2024年裝載機銷量也實現正增長,其中國內銷量降幅收窄。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2024年國內裝載機主要制造企業共銷售各類裝載機108209臺,同比增長4.14%。其中國內銷量54326臺,同比下降3.94%;出口量53883臺,同比增長13.8%。
國開證券在研報中提到,2024年以來,在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加持下,以挖掘機為代表的土方機械行業需求逐步筑底回升,而起重機、升降工作平臺等產品受房地產投資持續下滑拖累,市場需求仍然低迷。隨著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持續協同發力,基建投資有望穩步向上,房地產投資有望企穩,國內工程機械整體需求有望邊際改善。
挖增量,全球化產業布局加快
國內市場已進入存量時代,工程機械國內企業的增量就是海外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近年來伴隨著核心部件國產化率大幅提升,國內廠商已具備與海外巨頭扳手腕的能力。
盡管2024年挖機總銷量超20萬臺,對比過往年度,拆分內外銷數據不難發現,內銷量由2021年“峰值”的27.44萬臺降至2024年的10萬臺,外銷量由同期6.84萬臺升至2024年的10萬臺。
與此同時,2024年工程機械出口額持續實現正增長,海外市場仍是工程機械企業未來布局重點。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1-12月,我國工程機械出口金額為528.59億美元,同比增長8.87%。
國內市場已進入存量時代,工程機械國內企業的增量就是海外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近年來伴隨著核心部件國產化率大幅提升,國內廠商已具備與海外巨頭扳手腕的能力。
從上市公司業績看,工程機械板塊內多家龍頭持續加快全球化產業布局,盈利能力不斷提升,海外市場的權重正逐漸超過國內。2024年,徐工機械(000425.SZ)前三季度凈利潤53.09億元,同比增長9.71%;三一重工(600031.SH)前三季度凈利潤48.68億元,同比增長19.66%;中聯重科(000157.SZ)同期凈利潤31.39億元,同比增長9.95%。
徐工機械將國際化作為穿越行業周期、打造百年老店、建成世界一流企業的必由之路。“加速推動國際化戰略,積極開拓海外市場,進一步完善全球產業布局,覆蓋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道,在2024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中,國際化收入占比46.6%,同比增長約9%。
中聯重科也在出海業務方面交出滿意答卷。數據顯示,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境外收入176.44億元,同比增長35.42%。“境外收入占比以及新興板塊占比的大幅提升,使得公司的收入和利潤來源渠道更多、穩定性更強、質量更高,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韌性和動能持續增強。同時,海外營收的區域分布愈加多元、本土化布局更加完善,產品更加豐富。”中聯重科相關人士表示。
作為推土機行業龍頭,山推股份(000680.SZ)不斷拓展海內外市場,推進海外市場本土化運營。目前,山推股份在俄羅斯、美國、烏茲別克、沙特、比利時等地先后建立海外子公司,海外業務收入大幅增長,截至目前,海外收入占比超過55%。
此外,柳工(000528.SZ)已成為生產制造重大基建領域國之重器的國際化企業,在出海業務方面走出一條特色之路。公司目前擁有30余家海外子公司和機構、4大海外制造基地、500多家經銷商為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產品和服務。“柳工海外收入占比持續提升,成為近年來業績增長的核心動能,有效平衡了行業周期波動。”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輪工程機械周期的利潤來源與上一輪周期(2016-2021年)相比,已發生較大變化。”在周爾雙看來,上輪周期利潤主要靠銷量擴張帶來的規模效應攤平成本,取得較高利潤率,但此輪周期核心下游基建地產需求持續萎縮,規模效應不明顯,各公司核心注重降本增效、控制風險,通過成本管控和結構改善提升利潤率。
促發展,政策組合拳持續發力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雖然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但得益于“兩重”“兩新”等一攬子政策及時出臺,政府投資持續發力,帶動放大作用持續顯現,經濟運行明顯回升,推動工程機械行業高質量發展。
在位于湖南長沙的三一重工“18號廠房”內,基于樹根互聯工業互聯網平臺,遍布全國的上百萬臺挖掘機、吊裝設備、混凝土機械等設備的大數據,匯聚成實時更新的“挖掘機指數”。透過大屏看,最新的“挖掘機指數”體現我國基建脈搏跳動,映射投資活力。
2024年,各類機械設備中,“勞模”當數汽車起重機、履帶起重機、塔式起重機等吊裝設備,開工率達到72.91%,位居大類設備榜首;挖掘設備開工率為58.87%,位居第二;工程設備開工率為54.21%,位居第三。其中,吊裝設備全年有11個月開工率在60%以上,2024年3-6月更是超過70%。
從全國范圍來看,2024年全年有23個省份工程機械綜合開工率超過50%,其中安徽、浙江、江西、海南、湖北、四川、福建、重慶、廣東等省市開工率超過60%。
投資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雖然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但得益于“兩重”“兩新”等一攬子政策及時出臺,政府投資持續發力,帶動放大作用持續顯現,經濟運行明顯回升,推動工程機械行業高質量發展。
“2024年9月下旬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針對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在有效落實存量政策的同時,加力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動市場預期明顯改善,經濟向上向好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長蘇子孟指出,工程機械行業努力抓住發展機遇,積極應對國內外市場環境變化,全行業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大幅度提高,重大技術裝備成果豐碩,產品質量和用戶滿意度持續升高,綠色制造、綠色產品、綠色施工有序推進。特別是企業全球化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出口額同比創歷史新高。
財通證券分析師佘煒超也認為,國內需求逐步迎來邊際改善。首先,新增需求有望企穩,地產領域有望逐步止跌企穩,基建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加碼,鄉村及水利項目持續發力,基建投資的逆周期調節作用持續凸顯,對工程機械行業的拉動作用有望逐步顯現。
其次,更新需求有望逐步啟動,按照八年設備使用壽命周期進行測算,工程機械行業2025年有望迎來新一輪更新高峰期,更新需求曙光初現。
此外,受益于國內環保等政策陸續出臺,國內工程機械主機廠陸續加大布局電動化產品,產品電動化率持續提升。工程機械產品應用領域不斷拓展,機器代人趨勢愈發明顯,小挖等設備需求持續恢復。
展望未來,蘇子孟表示,2025年,國家會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打好政策“組合拳”。隨著宏觀調控力度加大,支撐行業穩定運行和高質量發展的有利因素會繼續增多,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環境將持續向好。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