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霍悅
36562臺,這是一季度挖掘機國內銷量,同比增長38.3%;出口24810臺,同比增長5.49%。此外,一季度全國工程機械平均開工率為44.67%,較去年同期增幅為1.62%。
在多項數據表明工程機械行業內需復蘇、出口穩增的同時,美國對工程機械產品加征的關稅政策也引發市場關注。國際形勢的風云變幻,無疑給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帶來了諸多不確定的因素。
“短期內,美國加征關稅將導致中國工程機械對美出口下降。但業內主要企業通過海外產能布局和新興市場拓展等方式,能夠有效分散風險。”聯合資信分析師王煜彤認為,長期來看,“對等關稅”倒逼行業向高端化、全球化轉型,疊加內需刺激與“一帶一路”機遇,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有望在重構的全球產業鏈中占據更主動地位。
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同樣表示,海外方面,雖然歐美等成熟區域仍面臨較大壓力,但部分新興市場增長迅速,帶動公司海外收入同比實現增長。
挖機數據釋放內需強勁信號
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對挖掘機主要制造企業統計,2025年3月銷售各類挖掘機29590臺,同比增長18.5%。其中國內銷量19517臺,同比增長28.5%;出口量10073臺,同比增長2.87%。今年一季度,共銷售挖掘機61372臺,同比增長22.8%;其中國內銷量36562臺,同比增長38.3%;出口24810臺,同比增長5.49%。
一直以來,挖掘機都被視為反映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其景氣度主要受下游房地產、基建、出口等需求變化以及自身設備更新周期等因素影響。三一重工基于樹根互聯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的“挖掘機指數”顯示,一季度全國工程機械平均開工率為44.67%,較去年同期增幅為1.62%,折射出一季度中國經濟平穩起步。
數據顯示,一季度,吊裝設備表現突出,平均開工率為66.28%。吊裝設備常用于大型設備安裝、結構吊裝等項目收尾環節,其開工率高說明更多基建項目在一季度集中進行設備調試、主體結構封頂等收尾工作。
“今年一季度國內挖掘機銷量持續超預期,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在東吳證券研究員周爾雙看來,一是存量需求更新替換,上一輪挖機上行周期為2015-2023年,按照挖機平均8-10年計算,近兩年為存量需求集中更換新機節點;二是資金端好轉,國內下游資金端從2024年第四季度開始好轉,對存量及新增項目均有支撐作用;三是農村需求持續高景氣,機器替人疊加政策支持,小型挖掘機需求持續高增。
柳工集團上述負責人也表示,國內方面,受益于農田改造、新型城鎮化及大型水利工程需求提速以及上一輪行業波峰的存量設備進入置換周期,疊加電動化加速存量出清需求,一季度國內工程機械整體需求增速超出預期。
此前,柳工(000528.SZ)已披露2024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工程機械板塊加速拓展,新興業務培育新增長極。土方機械產品全球累計收入同比增長15%,實現國內國際市場雙增長。具體來看,裝載機業務國內市場份額穩居第一,海外新興市場增量顯著,CLG8128H型裝載機及以上大型機銷量同比提升230%,電動裝載機全球銷量同比增幅194%。挖掘機業務方面,銷量增速優于行業27個百分點,出口銷量增速優于行業15個百分點,產品也實現了超大型、大型、輪式、電動、細分市場全覆蓋。新興業務板塊,礦山機械業務全年銷售收入同比超60%;高空機械業務出口增長超150%。
智能綠色產品加速從大到強
與國內工程機械市場的這種高景氣度相呼應,遠在慕尼黑新國際博覽中心,一場行業巔峰盛會——德國寶馬展(bauma2025)于4月7-13日舉辦。全球裝備制造企業同臺競技,中國品牌則圍繞智能綠色產品,定位于打開和深挖歐洲市場,釋放行業復蘇信號。
從首款1噸最小微挖SY10U、歐洲全法規第一長泵SY68RZR6-180等專為本土市場量身定制的歐洲產品矩陣,到全球最大噸位純電履帶起重機SCC2000A-EV、行業首款5噸全電驅壓路機STR50E、全新6米電動伸縮臂叉車STH625E、行業領先的電動挖掘機SY35E、SY215E等引領行業變革的電動化設備軍團,三一集團展區的每一臺“鋼鐵巨獸”,都成為專業買家競相圍觀的焦點。
與此同時,Mechlink智能挖掘系統也在數智化展區進行展示。該系統由要務科技與三一重機大挖研究院聯合打造,專為大型挖機設計,聚焦惡劣工況、危險作業及應急救援場景,融合5G超低時延傳輸等技術,支持L2級一鍵智能挖掘,兼具智能、安全、易用、高效特性。
徐工則發布了全新一代全球車聯網平臺Xrea,以“物聯網+大數據+AI”技術為核心,打造覆蓋全球的智慧運維生態。“在歐洲、為歐洲,徐工致力于成為歐洲低碳化、智能化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參與者和值得信賴的伙伴。”徐工集團、徐工機械董事長楊東升表示,Xrea不僅是技術的突破,更是徐工“在歐洲、為歐洲”本土化的實踐,以數字化手段解決客戶痛點,推動全球工程機械行業向智能化加速轉型。
據了解,全球車聯網平臺Xrea深度融合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及大數據技術,支持10余種語言的PC端與移動端雙通道操作,為全球客戶提供“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一站式服務。平臺獨有的“實時工況監控”與“碳排放追蹤”功能,精準契合歐洲市場對零碳施工的嚴苛要求;“遠程鎖車”與“電子圍欄”技術則為資產安全提供雙重保障。
“依托公司智能制造、技術研發、產業鏈協同的優勢,依據歐洲市場客戶對產品的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的要求,我們對產品進行定制化、個性化研發,滿足客戶多樣化的產品需求。”中聯重科相關負責人介紹道,本次展出的ZLK7600V803,是專為歐洲市場開發的折臂吊產品,該產品作業能力強、作業范圍大,搭配整車穩定性控制系統、電比例液壓系統和電氣安全功能,安全穩定、可靠性高。
短期壓力與長期機遇并存
從海外市場來看,工程機械行業今年以來呈現出穩健走高態勢。一季度挖機出口同比增長5.49%,3月份出口量10073臺,同比增長2.87%,中東、東南亞、非洲、南美等新興市場需求持續向好。然而,美國對工程機械產品加征關稅的舉措卻也成為行業無法避免的一道考驗,歐美、俄羅斯等地仍有下滑壓力。
據五礦證券統計,2024年中國工程機械出口金額528.59億美元。按出口金額排名,美國雖位列第二,但出口金額為40.55億美元,占比僅7.7%。“可見我國工程機械出口較為分散,對美出口比例有限,關稅影響可控。其次,關稅壁壘將帶來全球產能布局的再平衡,中期來看或將刺激工程機械的需求。”五礦證券研報分析指出。
“近年來,中國工程機械產品出口金額保持增長,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表現突出,對美出口份額下降。目前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對美敞口有限,整體風險可控。”王煜彤進一步解釋道,大部分中國工程機械廠商,如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工機械等,對美業務敞口普遍低于5%。
王煜彤表示,在這場關稅風暴中,美國本土企業或將受益,同時可能加劇工程機械行業的全球競爭。而中國工程機械企業進行海外產能布局及新興市場拓展,能有效分散風險。“未來競爭焦點將轉向技術創新與本地化服務能力,而非單一市場的得失。”
一方面,美國本土品牌卡特彼勒和約翰迪爾合計占據美國52%的市場份額,高關稅將進一步鞏固本土品牌的市場地位。歐洲、日韓企業因同樣面臨美國關稅壓力,可能加劇全球其他市場的競爭。
另一方面,三一重工在北美設立工廠,可覆蓋當地市場需求;中聯重科、恒立液壓在墨西哥(享受北美自貿區關稅豁免)和巴西設立工廠,本地化生產液壓件、高空作業平臺等產品,覆蓋北美及南美需求。國內企業還可通過“一帶一路”合作,深化與印尼、印度等國的工程承包和投資,或將擴大市場份額,有效分散風險。
“美國對中國征收對等關稅的政策對公司直接影響非常有限。”中聯重科方面也稱,2024年,公司來自美國市場的營收占比不足1%,從美進口零部件金額僅約1600萬元人民幣,占營業成本比例不到0.05%。
目前,公司已在西歐、東歐、南歐、南美、北美、中東等地,戰略性布局了11座海外工廠,并建立了成熟的配套供應鏈體系,加上海外210多個備件倉的設立,能有效應對短期的市場不確定性。
請輸入驗證碼